一、项目背景
(一)适应市场需求,增补研学专业
2013年,国家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明确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文《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正式纳入中小学生教学计划,成为中小学必备教学内容。研学旅行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新形态、文旅产业的新业态,亟需专业人才。
教育部组织研究确定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列为《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9年增补专业,面向旅行社、相关旅行景区(点)、文博场馆、公共文化场馆、研学实践基(营)地等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研学旅行运营、设计、咨询、营销、方案实施等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专业人才欠缺,行业发展混乱
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要的渠道和载体,是以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融研究、学习、体验、探索等综合实践为一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为目标的教学实践活动。其教学教育属性要大于旅行休闲功能,旅行是为教育服务的。
但是,目前研学旅行市场极为混乱,开发运营、策划咨询、线路设计、课程开发等运营、管理及服务等各个方面都不够规范,没有一定的科学标准,没有专业的人才梯队。
(三)规范职业培训,培养专业人才
根据目前研学教育和行业培训标准,在研学职业教育领域,除了属于学历教育的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外,还有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遴选发布的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文化和旅游部指导相关协会进行的职业人才培训等,这些规范化的职业培训够促进行业的良性、科学发展,也让研学导师的职业培训步入正轨。
支持体系 | 证书批次 | 证书名称 | 颁证机构 |
教育部 | 1+X证书第三批 | 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 | 亲子猫(北京)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教育部 | 1+X证书第四批 |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证书 | 北京中凯国际研学旅行股份有限公司 |
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 | 研学旅行指导师证书 | 北京全家联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
中国旅行社协会 | 研学旅行指导师证书 | 中国旅行社协会 |
未来,在政策不断深化和市场需求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研学旅行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职业方向,作为学历教育的主力机构——旅游专业院校应该提早布局,提高认识,配备专业的师资及设备,培养具备专业素质的研学旅行专业人才。
二、中经世林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综合实训系统软件构成
中经世林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综合实训系统软件设计秉承“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将专业知识传播、核心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提高有效结合,研学旅行指导师培训系统是教师传授研学旅行专业知识的有效工具,研学旅行产品VR设计系统是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提升研学旅行职业技能的利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比赛系统是教学和实训成果的统一呈现。
(一)研学旅行指导师培训系统
研学旅行指导师是组织实施研学实践活动的专业人员,从广义上来说可以包括组织研学活动的学校老师、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旅行社导游、景区景点讲解员及基地营地教练等。
中经世林研学旅行指导师培训系统是根据研学旅行指导师职业要求和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设计的研学旅行指导师教学培训系统,适用于广义的研学旅行专业人才教学培训。
系统汇聚行业顶尖专家,开设优质精品课程,构建科学认知体系;智慧教学工具帮助教师轻松备课、高效教学、精准评价,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培养合格研学旅行指导师的有效教学工具。
1、前沿经验引导,科学认知构建
(1)精品课程示范,知识体系完善
专家团队将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转化成一系列专业严谨、脉络清晰、重点明确、深入浅出、层层递进的精品课程,指引学生构建科学的认知框架,持续进行丰富的知识积累。
核心专业课程:研学旅行政策法规、研学旅行项目开发与运营,研学旅行产品线路设计、研学旅行咨询服务与市场营销、研学旅行安全管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研学旅行实施指导与评价、计调实务、导游实务、中小学德育及实践课程概论。
特色精品课程:导游业务、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研学旅行目的地基础知识、研学旅行营地基础知识、研学旅行组织和服务知识、文明旅游常识、研学旅行安全风险管理知识、安全防护救护和灾害应急知识、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设计及实施、教育学、心理学等。
(2)教学层次清晰,培养目标明确
研学管理与服务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研学旅行相关政策法规和规范标准,熟悉中小学研学旅行相关教育政策、目标、大纲和方案要求,从事研学旅行项目开发运营、策划咨询、线路设计、课程开发等运营、管理及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研学旅行指导师的职业能力包括: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较强的沟通协调、策划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正确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能力;具备研学旅行项目开发运营、策划咨询、线路设计、课程开发的能力;具备研学旅行安全管理、风险防控、系统保障能力;具备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与指导的能力。
系统严格按照研学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设立教学模块,教学层次清晰,培养目标明确。
系统课程结构完整,专业分类清晰,能够指引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立体的理论框架,让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据可依、有根可循。在科学的基础框架之上不断填充和累积相应知识,便可达到一定的理论水平。同时,专业的教学资源也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优秀的教学模板,帮助他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获得进步。
2、特色专业建设,教学成果沉淀
(1)智慧教学工具,自主编录一体
为方便教师备课和教学,系统配置智慧教学工具,帮助教师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备课效率、增加授课手段。
(2)异地同步直播,延伸教学场景
智慧工具满足传统实训室的集中教学,也能满足网络时代的云教育、云直播。在同一物理空间,教师可以实现不同场景的教学。在不同的物理空间进行教学交流和培训,拓展教学范围,增加教学场景,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3、高效课业评价,精准帮扶应试
系统除了可以在专门的实训室内使用之外,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轻松对系统进行访问,突破了传统实训室的物理限制。学生不论是在教室、宿舍还是食堂,都可以随时上课、刷题、模拟训练,方便简单,经济实惠。
通过教学管理功能,教师可以全面管理学生、监测学习状况。考试成绩、练习情况、刷题数据等均可生成统计报告,方便教师评估教学状况,找到教学薄弱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精准帮扶,实现整个班级、年级甚至是学校的人才培养合格率提升。
综上,中经世林研学指导师培训系统通过专业精品课程教学、智慧化教学流程、精准教务管理工具等帮助教师实现高效、专业的研学旅行指导师专业课教学,是学校进行研学旅行专业建设的有效工具。
(二)中经世林研学旅行产品VR设计系统
中经世林研学旅行产品VR设计系统是一套以VR技术为基础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实训系统。系统利用VR技术的强大表现力,帮助学生深度了解研学旅行产品,通过丰富的VR教学资源、专业的示范课程、高效的实训流程,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要素和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设计能力、研学旅行组织与实施能力、研学旅行激励与评价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
1、虚拟实景再现,深度考察体验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及实施的前提是建立在对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研学旅行目的地的深刻了解之上的,即所谓的“见多识广”。系统帮助学生以最经济、最高效的方法实现对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的“实地”考察的直接经验,系统通过VR技术将经典研学旅行目的地资源搬到了实训室内,用户可以足不出户遍览祖国大好河山,在不同的硬件环境支持下,还可以参与环境的互动,真实再现研学活动现场场景。
系统按照《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对研学旅行产品的分类,精选了包含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体验考察型、励志拓展型、文化康乐型共5个类型的标准研学旅行目的地及旅游线路VR体验资源库。资源库景区景点以360°全景图片、720°全景视频、3D虚拟漫游等方式呈现。用户可以全方位、零距离、多维度、无死角地勘察旅游目的地,获得直观、详尽、全面的“实地”感受。这种体验相较于传统的二维图片、普通视频等能够更加深刻地刺激感官,增强体验,建立更多元的目的地感受。
2、安全预警教育,应急方案处理
在研学活动的组织和设计中,组织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预警能力,包括:熟悉基本的安全防护救护知识与灾害应急常识;掌握研学旅行安全风险防控和管理知识;能识别和判断人员、基地、营地、食宿、交通、教具、设施、设备、生物等风险,并做出准确的预警和预防;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消防、应急疏散演练;能教会学生掌握安全知识、牢记重要联系方式、财物保管技巧;能教会学生识别并拒食高危险食品等。
在具体的研学活动中,能就具体研学项目讲解安全须知、防范救护、风险管理与灾害应急注意事项;能提醒学生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保护学生的财物、隐私和人身安全;能对常见疾病预防及治疗,对学生摔伤、割伤、撞伤、烫伤、烧伤、咬伤、互伤、异物进气管等意外事故应急处理。
传统的安全宣传教育大都是平面图片和普通视频,只有表面效果,没能很好地与实际相契合。系统利用VR虚拟技术,构建虚拟立体可视化训练场景,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的感官模拟,使体验者身临其境感受多种真实逼真的场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标准模块实训,核心技能提升
系统根据研学旅行活动行前、行中和行后的流程设置实训模块,各模块间连接紧密、流程通畅、结构清晰。学生只需跟随《VR研学旅行产品设计案例实操教程》按图索骥,便可以快速掌握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组织实施及评价总结等专业技能。
行前: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涉及教学、旅游、交通、餐饮、住宿等多个领域。在设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流程,才能确保后期研学旅行教学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是实训的重点包括:研学旅行课程主题设计、研学课程目标设计、研学课程内容设计、研学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研学主题方案设计和研学专题课程方案设计等。
行中:研学旅行课程组织实施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是整个研学活动的核心环节,实践性较强,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系统按照承办研学服务机构的视角构建活动流程,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自己代入流程之中,通过不断练习掌握基本原则和规范。
行后:研学旅行课程评价总结
研学旅行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帮助研学旅行指导师改进教学方案,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4、语言表达输出,职业形象塑造
研学旅行指导师有言传身教、引导育人的职责,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研学旅行指导师不仅需要有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古语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系统的三分屏录制和人景合一技术就是研学旅行指导师训练语言表达和端正仪表的镜子。通过人景合一技术,受训者可以轻松“穿越”到景点之中,实现人物与景物的紧密集合,帮助受训者真实感受现场氛围,提高训练效果。
学生在进行课程讲解的同时就可以实时看到自己的表现,犹如照镜一般,通过不断练习,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个人特点。同时,训练成果可以全程录制下来,方便学生和老师进行回看对比、查漏补缺、自我纠正和教学评价。
5、职业边界延伸,跨界能力培养
系统全面开放景区资源权限,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调用景区资源,完成全景图片、全景影像、重要知识点图文信息、课程解说词及配音等多媒体素材的自由调用。
学生作品可以自由导出和发布,借助移动互联网提供的便利,可以将研学旅行的VR影像进行全媒体分享,完成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生产及营销分享的全流程学习及演练。
我们鼓励和支持学生发挥自己在基础模块学习到的技能,独立拍摄、制作相关音乐、视频,插入全景图片等资源,建立属于自己的资源库,完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旅游线路作品。因此,系统还提供各类全景制作软件工具和相关教程,帮助学有余力的同学挖掘自己的兴趣特长,延伸职业边界,有意识地培养一些跨界的技能和能力。
综上,中经世林研学旅行产品VR设计系统通过模拟示范教学、核心技能训练和职业形象提升等模块帮助学生将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帮助学生快速习得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设计能力、研学旅行组织与实施能力、研学旅行激励与评价能力等核心专业能力,是学校进行研学旅行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工具。
(三)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比赛系统
中经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比赛系统是一套稳定高效、操作简单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展示及竞赛系统。系统参照国际赛事专业标准设计赛事流程和比赛项目,智能化设置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重复操作及人工干预,流程清晰、操作简单,用户可以轻松导入相关比赛资源,实现高效稳定、公开公平的办赛目标。
1、以赛代练,灵活应用
系统赛项设置灵活多样,支持客观题、主观题等不同形式的竞赛类型。系统设置基础知识测试、教学方案展示、课程讲解、现场答辩、分组实战演练等比赛模块,支持多人同时在线答题(统一考试)、单人现场答题、竞赛互动PK等,全面考核参赛选手的专业知识储备、语言表达、模拟授课等综合素质。
比赛模块相对独立,互不影响,用户可按照比赛流程自行选择或定义比赛内容和规则,方便灵活,不但可以应用于大规模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大赛,也可以应用较小规模的专项课堂竞赛。
2、清晰指导,高效办赛
系统提供标准赛事指导文件,用户可以直接套用或参照执行。指导文件内容包括大赛流程实施细则、赛程安排、比赛内容选择、选手晋级方式及标准、评委工作要求、评分细则、监审委工作规则、比赛现场节奏控制等。每一项指导在系统内都有相应的模块对应实现其功能,用户只需根据自己的需要导入选手、裁判及赛项资料,安排责任人跟进即可。
系统采用人性化极简设计,选手及裁判通过触控设备、手持移动终端即可完成答题及评分,系统管理人员通过后台管理系统进行相关信息录入及导出,操作方法极其简单,非专业人员也可轻松上手。
系统利用高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将需要人工操作的部分用智能的方式替代,全程实现无纸化竞赛、智能化操作,无需配备大量工作人员,节约了大量的人财、物力和时间成本。
3、及时透明,公平公正
系统客观题可实现系统自动判定、计算和汇总,主观题系统自动收集裁判手持移动设备打分,实现秒速统计及分数公布分。比赛统计数据支持下载打印,方便主办方、选手、裁判进行赛后总结及核查。
系统全面记录大赛各项信息及比赛进程,讲解倒计时同步显示(大屏、选手互动屏、后台操作屏)、评比分数实时公布,所见即所得,不存在延时、错屏、前后台的差别。配合现场摄录设备,还可以全程记录比赛过程,进行实时回放,反复观看,杜绝暗箱操作,免除投诉隐患,保障比赛的公平性。
综上,中经世林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比赛系统是一套应用方便、办赛灵活、使用高效的大赛系统,是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展示、研学旅行实践能力展示、选拔优秀研学人才的有效工具。